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统计、统计,2014年食品工业主营业务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1%。2015年,按可比价格计算,、39647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5万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利润总额8028.02亿元,同比增长5.9%。
加上上游为食品工业提供原材料的农业种植、养殖以及初加工产业,为国民提供食品的产业占到我国GDP的三分之一,而就业人数则占据了我国大部分就业人口。如此巨大的产业规模决定了食品安全必定成为凸显、战略的关键。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产业链也必将是、着重发展的产业。
近年来,受到系列公共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我国出台了历史上、严格的《食品安全法》,乳品、酒、肉制品等诸多食品细分产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相继大规模升级,如、工信部出台了《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规范》《白酒行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规范》等强制、的食品安全行业标准,促进了我国食品安全的不断提升。
但是,应当看到,尽管取得了重大进步,然而由于我国食品产业容量巨大,大、中、小、微型企业在食品安全技术装备方面相差巨大,食品安全仍然是、和行业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因此,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产业链在未来的发展环境是非常优越的,也是潜力巨大的。
“互联网+”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发展方向
从欧美、的经验来看,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等级提升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和行业组织推动食品安全的制度建设,包括《食品安全法》在内的法律、法规、行业强制、标准以及地方、和产业集中区的规范、规定;第二个重要层面就是通过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升来推动食品安全的进步,而从经验来看,技术进步对推动食品安全进步的作用更为直接和迅速。
近年来,食品安全产业发展迅速,尤其以互联网技术为重要基础的食品安全追溯等食品安全技术发展迅猛。喷码、防伪标签、标识、管理软件、包装印刷、标签材料等领域的传统厂商转型为食品安全追溯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客户优势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追溯解决方案的主流厂商,如北京兆信、上海中商、立德高科、北京爱创、航宇金信、广州弥特、华信瑞德、武汉立德、正航软件、节点通、嘉华汇诚、科道、北京派得、硒感、万信方达、汉朔科技等,这些主流厂商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解决方案,为食品行业不同的细分客户提供服务。
除此之外,我国食品制造业正向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创新驱动转型,这些也将给食品产业的生产、营销、管理及消费带来新的改变和挑战,也带来很多新的机遇。以互联网、物联网、宽带移动通信、云计算、云存储和系统集成为典型特征的新一代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提供商正在集中发力,这类企业集中了、新的大数据技术,通过强劲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以及系统集成能力,以更为友好的客户界面服务出现在世人面前。
2015年7月、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导意见》,旨在引导和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食品工业在智能制造、智慧工厂、大数据、食品安全追溯、电子商务等领域发展极为迅速。互联网技术与食品工业大规模深度融合已经全面开始。
CFSTA(、食品安全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认为,主流的食品安全追溯厂商虽然已经形成固定的客户群体,但是,如果不能拥抱以大数据、云存储、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则很有可能逐渐被市场淘汰,因为食品产业中,很大一部分是典型的规模化产业,如乳品、饮料、白酒、啤酒、调味品、方便食品等。而以工业4.0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在规模化的食品行业已经开始显现雏形,如食品的规模化定制、智能制造等已经出现,如果食品安全环节不能快速跟进,则必将被淘汰。
大数据将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屏障
2015年初新闻媒体报道,WGS(全基因组测序)中,来自于堪萨斯州的冰淇淋中检测出含有李斯特菌菌株,数据公开后不久,即在堪萨斯州爆发了李斯特菌病案件,从而将疫情与冰淇淋关联起来。其他数据集,如宏基因组数据,也已经被用于鉴定和辨别食品变质问题。而这些类型的数据源将越来越多地成为食品工业可用的数据。
其他方面,社会化媒体的大数据也日渐成为食品安全系统的重要支撑,并且已经有了诸多实践者。谷歌流感趋势(GoogleFluTrends)便是其一,它利用谷歌在大数据方面的优势,不断进行数据整理和累积,根据关键词的变化创建流感爆发的相关图表和分析。尽管这个工具可能会经常不准确地预测流感的爆发,但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近的一份报告表明,挖掘社会化媒体的相关评论,可以帮助公共卫生机构确定食源、疾病爆发的源头,并根据相关评论数据找到可能未被发现的相关餐厅。同样,销售数据,包括来自于购物者圈子的数据,可用于多家零售商和企业,能够用来帮助检测和识别食源、疾病的爆发,帮助产品快速召回,以及其他消费者安全行动的快速启动。
除此之外,在食品加工环境中,整合不同的数据源与历史微生物测试数据,不仅可以提高和加速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也能用于预测时间间隔对腐败或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呈现的降低或升高的风险。这些信息可用于调整食品安全和操作规范,包括增加额外的障碍与控制,诸如预防、维护时间表的调整等。能够用于这些分析的数据源,包括天气模式、设施的环境参数(监测湿度、寒露点等)和设备的相关参数(振动、流量等)。
以上只是大数据防伪包装与食品安全相结合的典型案例。食品检测领域在大数据方面也在不断发挥威力。
济南兰光机电旗下的云检测实验室的CONVEN(康维)业务不仅提供检测结果报告,还能根据兰光历史数据积累与海量检测案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帮助客户找到问题源头并提供解决方案。与科研实验室不同,云检测实验室配备了兰光、新的具有数据自动采集和大数据分析的i系列包装检测仪器,还建立了一套智能化实验室管控系统——“云检测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物联网和云应用技术,将检测仪器、数据、工作流程、结果、报告和数据分析有效地整合到了信息化流程中,不仅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产能,节省了人力成本,还能为客户提供自助、便捷、高效的包装产品检测体验。目前实验室每年可以完成8000种试样的包装、能全项检测,效率远超传统实验室,而且规模还在逐步扩大中。
CFSTA认为,以物联网和大数据为基础的食品安全检测、溯源、分析、预测等将成为未来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上游原材料的种植、养殖环节,强大的云计算和云存储将基于大数据进行不断的预警分析,对食品的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进行监控,并非常容易地对安全事故进行追踪分析。基于此的大规模商业应用已经箭在弦上,相关产业链也会发生重大变化。
只有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食品工业的智能化升级,才能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而标签正是将食品与互联网连接的媒介,是实现数据采集的端口,标签在食品安全体系中的作用不可小觑。